门店如何应对淡季
2006-08-02

    从春节过后到“五一”前这段时间,是超市的淡季。这好像已经形成一种惯例、一个怪圈:打折再打折,返利再返利,各门店使尽一切手段,出血吆喝,但顾客依然没多少热情。年节是消费黄金时段,自然形成一种购物高潮,春节过后,必然有个停顿,形成淡季。淡季是种商业规律,节后的淡季是必然存在的。但面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,过度饱和的零售市场,“等靠要”、无所作为的思想必然使自己落后挨打,丧失发展机会,无立锥之地。因此各门店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个怪圈?怎样才能在淡季里有所作为、达到利润最大化?

    洗脑转变对淡季的认识误区只有疲软的物体(商品或人),没有疲软的市场。饱和市场,往往是指某一市场整体饱和或某一个区域饱和,而不是指每一局部都趋饱和。淡季概念的产生是因为饱和市场的出现,但是饱和市场不是绝对饱和的概念,关键“市”在人为。长期以来,超市一些员工在淡季期间养成了“等、靠、要”、无所作为的陈腐思想,影响了经营。因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来自对问题的正确理解、认识。处理淡季问题,首先就要教育引导超市员工改变对淡季的认识,从观念上改变“休闲”的心理心态。因此开展“淡季不淡,突破淡季”的教育和自我教育、宣传和自我宣传的宣教活动,改变员工思想认识很重要。而邀请超市各业态专业人士给各部门主管、员工“洗脑”也重要。此外,举行以“突破淡季”为主题的征文、员工合理化建议等活动,使广大员工统一思想,统一认识,为下一步淡季营销活动打下基础也显 得必要。

    培育顾客购物价值感随着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,很多消费者更注重“购物价值感”、“享受型购物”,大型超市,尤其是现开的大型平价店应重视门店的购物环境和服务品质。淡季期间,各门店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应拿一部分成本和时间,来改善一下购物环境,调整一下产品结构,推进一些特色服务,比如从文化促销上来彰显自身的购物环境,利用淡季,推广自己独有的产品和浓厚的文化氛围,给顾客创造更多的“购物价值感”,这无论在铸造各门店的整体形象,还是门店的个体品牌上都很有好处,让消费者感到淡季购物确实物超所值、舒心畅意、一“购”多得。如此就会把消费者最大限度吸引到门店来。

    狠抓高端客户 做好团购工作

    主要是各地方政府机关、公司、厂家等。高端客户一直是各门店的主要利润来源,而且高端客户购买行为无明显的季节性,因此加大中高端顾客开发培育力度,提高高端顾客消费频率,是超市淡季营销的重中之重。因为淡季销量有限,势必增加成本,而提高中高档顾客在门店总销售中的占有率,有利于降低门店经营销售成本,提高销售盈利能力,增加门店经营业绩。因此在淡季时期,对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细分、重点推广,为这部分顾客提供更优质更体面的服务,从而更好地锁定这些目标群体,保持各门店在淡季期间应有的经营利润。

    制造节会、营造商味

    春节到五一节这段时间中,节假日少了,节假日商味淡,客流量明显减少。但没有传统节假日不等于就没节假日,各门店也可自己制造节假日。比如国外有些门店就大张旗鼓搞店庆日、文化周,并把它们安排在淡季里,从而在淡季中掀起一阵营销小高潮。在这段时间,还有诸如情人节、三八节、愚人节等中小节日,有商机可挖,各门店不要小视,也应做细做强。各地市也都有自己的民俗节、商会、赛事等不逊于春节、国庆的重大活动,各门店应精明灵光些,积极响应,大胆参与,做好相关配套的商业推广活动。诸如此类,淡季就不怕没节假日,没有商机,而是月月有,甚者“天天在过节”。

    专注宣传、品牌建设

    顾客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信息的传播量成反比。淡季期间,各门店之间的营销活动基本停缓,传播信息较少,易于被受众对象所接受,信息的传播效率要比旺季时高得多。因此超市在淡季不妨改变往年的营销计划和做法,把精力重点放在企业宣传、品牌建设上,淡季做门店的品牌建设,旺季做商品销售。品牌建设主要表现在超市形象包装、企业文化推广、社会公益、结构调整、员工优化等方面,以提高各门店在社会公众中的关注率和美誉度。在形象、文化内涵提高的基础上,旺季促销宣传信息才会取得最佳的效益。这点对大型超市或保守型超市比较适用。

    推出适销对路的促销方案一促就活,一促就灵。促销已成了如今各门店淡季期间的强心剂,淡季营销的重中之重。但纵观各门店的促销,雷同居多,效果不佳。因此淡季期间的各门店促销必须别出心裁,与众不同,而且要讲究连贯、系统、配套,多管齐下,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    超市淡季营销策略、手段还有不少,如加强员工培训、开展节支降耗活动、优化门店商品结构等。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总结和实践。

    总而言之,淡季不淡,“市”在人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来源:联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