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零售业市场前景看好
2005-04-09
    日前,商务部提出了2005年多项重点工作,其中“万村千乡”工程,即鼓励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,实施建立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和生产生活网络一项内容,引起了各方极大关注。
  
    据有关部门统计,2004年,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,比上年实际增长6.8%,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。去年1至3季度,中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达1247.9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.9%,远超出2003年全年同比增长7.4%的水平。

    农民收入的增加,农村购买力的提升,是商务部鼓励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的主要原因。另外,2004年12月我国取消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中国开店受股权、地域和数量上的限制,国外知名零售业涌入中国,中国本土的零售业将面临很大挑战。已经有一些行业,比如农资、医药开始向农村扩展,这也是促成这一工作提出的一个原因。
    此前就已有专家建议,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和其它民间商业资本,可以到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去一展身手。目前我国的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占全部流通企业总数的98%以上,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52%多,但这些企业普遍力量弱小、规模有限,缺乏竞争力。而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市场广阔、竞争压力小、需求大、市场风险相对较小,比较适合正在成长期的民间商业资本去发展壮大。

    本土零售业进入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好。中国现在有8亿多农村人口,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发展集镇是最主要的形式。集镇的壮大必然会形成新的市场空间。拥有70%人口的农村蕴含着庞大的消费市场。虽然目前购买力只占40%左右,但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,农村税费逐渐减免,农民的购买力会逐渐上升。

    农村现在的商品的流通方式主要是个体户、私商、供销社,最先进入农村的是一些农资超市或者医药超市,将来还会扩展到其他领域。而外商现在主要抢占的是大城市的市场,暂时还到不了农村。

    诚信是本土零售业进入农村市场首先要做到的。农民最害怕买到假种子、假农药。如果零售商在销售农药、种子等商品的时候,都能给农民开发票,并承诺如果是假的,公司会赔偿。他们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。

    另外,布点不要太散。要选在县以下的重点集镇,人口有几千上万的比较兴旺的集镇,不能遍地开花。店铺的规模不要太大,布置也不要豪华,规模太大,费用较高,成本就会加大。还有一种有效途径是采取加盟的办法。知名零售商与农村当地人或者农村已有的个体私商合作,用当地人的房子、铺面,挂公司的牌子,公司负责进货。公司可以不用修店面,利用已有的人力和物力,降低成本。当地人则利用公司的知名度,提高信誉。这样做可以不增加新的失业人口。因为大公司向农村延伸,必然会挤垮当地的个体小店,这样就会增加新的失业人口。采取与已有小店联合的方式,就避免了这种情况。 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于《就业时报》